小刘最近因为一笔网贷逾期,手机突然被陌生号码轮番轰炸。更让他崩溃的是,老家的亲戚、前公司的同事纷纷收到催收短信,内容直指他“欠债不还”。他躲在出租屋里,连电话都不敢接,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公敌……
这类“爆通讯录”的催收手段,在小额网贷领域尤为常见。部分平台在放款前会以“风控需要”为名,要求借款人授权读取通讯录。一旦逾期,这些信息就成了催收的“武器库”。从用户反馈来看,投诉量较高的多为利率偏高、资质审核宽松的平台,尤其是一些主打“极速放款”的互联网借贷产品。
遇到这种情况,慌乱只会让局面更糟。试着深呼吸,把手机调成静音,先给自己一点缓冲空间。千万别在电话里和催收人员争吵,更不要因为情绪失控说出“我就是不还”之类的气话——这些都可能成为后续纠纷的佐证。
如果发现亲友被骚扰,要立刻明确告知对方:“您的行为已侵犯我的隐私权,请立即停止。”记得同步录音截图,存好通话记录。这些看似琐碎的证据,未来可能是投诉到银保监会或报警的关键筹码。
主动联系借款平台反而能抢占先机。直接说明当前收入情况,提出“每月还500”或“延期三个月”这类具体方案。很多平台其实更在意回款效率,若遇到态度强硬的客服,不妨尝试要求转接投诉部门——通常更高级别的工作人员会有更大协商空间。
说到底,负债不是原罪,但面对不合理催收时,沉默和逃避才是真正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