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在贷款中介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最近朋友圈里同行们都在转发银监会的整顿通知,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。周末在家休息的他特意查了查新闻,发现这次整顿的重点竟然是他们日常都在做的经营贷置换房贷业务。小李心里直犯嘀咕:这业务明明不违法啊,怎么突然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?
经营贷置换房贷这些年确实成了行业里的香饽饽,很多有房客户都会选择这种方式来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。不过最近深圳爆出的20亿大案让监管部门坐不住了,直接给贷款中介列出了四条"罪状"。
第一条说的是资质包装问题。很多客户为了申请经营贷,会临时注册个公司或者过户个营业执照。这事在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,连银行来培训时都会暗示可以这么操作。毕竟比起风险难测的企业经营,银行更愿意把钱借给有房产抵押的客户。
第二条是受托支付的问题。银行要求大额贷款必须打到第三方账户,本意是确保专款专用。但实际操作中,很多客户都会找亲戚朋友的账户来接收贷款资金。这种做法虽然不太规范,但要说违法还真够不上。
第三条关于垫资过桥确实存在风险。很多客户需要先还清房贷才能办理抵押贷款,这时候中介的垫资服务就派上用场了。虽然利息偏高,但因为用款时间短,客户通常都能接受。
最后一条说的是资金池问题。每家做得大的中介公司都会准备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垫资,这已经成了行业常态。
仔细想想,这个行业确实需要规范。但小李觉得,经营贷业务其实让银行、客户和中介三方都受益:银行完成放款指标,客户拿到优惠贷款,中介赚取服务费。上次整顿最后也不了了之,估计这次也可能雷声大雨点小。
其实行业里真正该整治的是那些做AB贷、背债业务和电话营销的机构。虽然这些业务占比不大,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。
总的来说,这次整顿虽然来势汹汹,但行业顽疾根深蒂固,要想彻底规范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。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,而不是运动式执法。